俗語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不知道其他學系會不會一樣覺得自己的系特別差?

雖然我慶幸SOCI的工作量真的蠻少,

可我拿得到學位之餘可以輕輕鬆鬆過這大學三年

卻也不能逃避 我覺得學到的東西很少這個感覺

上星期仕健告訴我說,他上個學期上了很多Philo的課

我問,Reading是不是一樣很多

他說 是,可是你不會看不懂他要說什麼,而且你會很有興趣看下去

這並不是我打這篇文章的導火索,事實上這文章我蘊釀已久,

可他的這個分享更讓我確定我的感覺...


 

說到底,問題的本質是,我覺得我學不到很多東西,而且主修的成績也不好

然而這問題的根源卻有很多可能性

1. SOCI 學科本身的問題

2. SOCI 學系的問題

3. 二者皆有

4. 二者皆無,有問題我是我自己

5. 三者皆有

而我也只是想抒發一下心中藏匿的郁悶

且看是否有人有共鳴?

 

【學科的問題】

最近上Urban Soc,這個問題得到一點頭緒,讓我終於看清多一點SOCI的本貌

好讓我多一點東西可以說... 然而對SOCI的好感並沒有因此上升。

關於SOCI是什麼的問題

在我看來,這類學科跟音樂系、工程、醫學系等等專業學系不同

也跟中文系、藝術系等等藝術性質的學系不同

所有「科學」(當然也就包括社會科學),都應該有著一個屬於該學系的終極目的,或問題

例如心理學問 個體的生理狀況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經濟學 透過計算得失來預測人類行為

哲學 真理是什麼?

我覺得社會學應該是 互動如何影響人類行為?

但我錯估了這個問題的層次

與經濟學心理學不同,我找不到SOCI的根源假設

經濟學的根源假設是 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人類是自私的 (Such that 可以只用得失計算來判斷行動)

心理學的根源假設是 個體的所有行動都可以用生理因素解釋

SOCI 的根源假設是什麼?我真的找不到

他什麼假設都沒有,什麼假設都接受

這種看似寬宏的學術胸襟,其實於我看來根本不需要

因為我認為只有哲學才可以容許「沒有答案」,其他學科通通不可以

如果我接受「沒有答案」這個答案,我早就去讀哲學了,何必來讀社會學?

Urban Soc,我又稱之為「真正的Intro to Sociology」,

告訴我,SOCI 研究關係,所有東西的關係,包括學科的關係

不同的關係,就產生了不同的角度

換言之... 什麼學科都關SOCI事,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答案

我承認這跟哲學不是一樣,可我確實不喜歡這種什麼都管什麼都管不好的態度...

Classical Theory,搬了三個社會學家的理論出來講

OK,然後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們各有各說法。

 

其實,我覺得並不是不可能探索得到SOCI的理論根源

起碼我肯定這種理論根源是一定存在的

想像一下,如果用自然科學那種冷酷的態度去做社會學實驗,肯定能得到「不可能有爭議的理論根據」

可說白了,這就是「人體實驗」,其不人道之處不言而喻。

我不知道是否有方法繞過這些道德問題去找答案

但如果沒有的話... SOCI 只能永遠視乎情況去給出一個答案的話

那它根本達不到我認為「科學」其中一個最基本的目的 - Prediction

那我認為它應該從 Social "Science" 中除名。

(重申︰由於沒有真理,或人類找不到真理,故基於假設而作出的Prediction,依然乎合科學精神,只要它是合乎邏輯的。但沒有Assumption,就不可能有合乎邏輯的Prediction。)

 

【學系的問題】

也就是教學的問題

亦即是,其實SOCI是「有答案的」,但由於教學上的問題,我學不到

那... 教學有什麼問題呢?

其實我覺得問題太多了... 或者說,它距離我想像中的大學教育差太多了

首先是課程的設計

Research Method 和 Statistic 這些有形的東西如果還教得差,那真的可以收皮了。

然而它們都實在有點淺,不過考慮SOCI人大多文科背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很喜歡Tony Tam教的Statistic,它完全符合我心中大學教育的形象

Research Method 則實在只是死記硬背,不過也無可奈何

只是我覺得光看書便足夠獲得上課的所有知識,讓我不禁覺得那我付錢上大學幹嘛。(結果最後的答案難免還是為了文憑)

(這裡容我錯開一下,我常常想其實只要有空,來大學Sit Lecture根本不用付錢就可以聽課,為什麼都沒有校外人來Sit?之後我覺得除了因為資本主義社會之下星期一至五誰會有空呢~之餘,根本大部份情況自己看書就足夠何必去聽課...)

然而最需要教的,決不是這些技術學科,

而是需要訓練思考的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Approaching Sociology

但我真心覺得這兩科很失敗

老實說,認真看完一本「圖解社會學」,學到的說不定比IntroSoc還要多..

Approaching Sociology,我覺得就是需要去讓學生真正了解社會學的本質,它的根源

解決了這個問題已經很足夠,如果能夠再補充多一點基本的資料就更好

然而我覺得兩點無一點做得到

其實Approaching的系統根本就很亂... 上完之後,沒錯零零碎碎知道了多一些社會學的概念,可能Professor可以幫你糾正一些錯誤觀念 (前提是你肯出聲討論)

但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確實,Sociological Imagination和Debunking兩個能力是作為SOCI學生非常重要的存在

然而...有教過嗎?有訓練過嗎?沒有,它好像假設你看完C Wright Mills 和 Peter Berger 兩本書的頭兩章就會懂了。

其實,入得SOCI的學生,本身多少具備一些Debunk的能力 (就算算不上Debunk,也最起碼會批判)

但這兩個能力的訓練在Year1遠遠不足...

於是就這樣上了Year2,心想Classical Theory起碼可以一賭大家的理論風采吧

結果當然還是失望的,

我看不見理論,我只看得見死死的知識

馬克思讓我比較有接近根源的感覺,原因是他的歷史唯物論可以從人類歷史的起源開始就解釋宏觀的社會結構 (注意到了嗎?馬克思幫它加上了Assumption。那就是「唯物」,但,哈,這又變成了經濟學。)

但根本沒有看過他的半點「理論」。所謂「理論」,就應該是一篇「Argument」,一篇出得廳堂的Argument,就應該是一篇Logically Valid Argument

可是我即使認真地看完他的Reading,我依然看不到

我看到的只有他那充滿演講論調的說辭,那像寫詩一樣的文章

Weber和Durkheim雖然沒有這種感覺,卻依然是沒有看到過任何「理論」

學到現在,我覺得Major只有三個Course值得花這麼多錢去讀

Social Statistics、Urban Sociology、Cultural Sociology.

 

另外就是Reading的問題

我一直都覺得SOCI的Reading制度很他媽的失敗

先不說根本就看不完

就算花了十幾個小時看完一個Course的Requried (所以根本不可能看到Suggested) Readings,

還是不知道學到些什麼

因為根不看不懂

看不懂,當然英文水平是有影響的

更大問題我覺得是Reading的設計

永遠它都是將一些比較出名的篇章扔給你叫你看 (所以很多都是196X年的學術文章,我們不曾接觸過的英文寫法)

然而這些篇章十篇有九篇都是一本書的其中一個章節

其邏輯由頭到尾根本不完整

叫人怎麼從中看出知識來?

Reading存在的意義不是讓人了解更多在Lecture中了解不到的東西嗎?

喔,原來不是,其實它只是為了滿足Tutorial的評分準則而存在的東西...

 

其實整個大學本身就已經很有問題

教授也好,Tutor也好,本職根本都不是教學

有多少人真的有心肯去教呢?好少啊。

更別說那些只是為了讀碩士博士而因為經濟問題兼職Tutor的研究生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學術的渴望難道只能是奢求嗎?

到頭來,你跟我說讀大學別為了一張文憑,來SOCI擴展一下你的思維吧;

然後我來了,你跟我說,根據SOCI的理論,制度就造成了這樣的後果,你還是認命吧,哈哈哈哈。

 

【自己的問題】

啊,可能,

其實SOCI的理論根源是存在的,

SOCI的課程設計也能做到這一點

歸根究底也是自己不努力,

不肯放棄一切課外活動 (Which 一直被強調其重要性的),

不肯放棄一切娛樂,

每天像個死士一般把所有根本看不懂的Reading看完

也許當我全部看完之後,

就會突然明白了呢!

(但無論如何,成績總不可能是自己以外的問題,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よあ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