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 (7月29號) 在中大拿到一本中大學生報出版的迎新特刊
稍翻數頁,尤其先注意到有關書院的描述,
覺得這報很新鮮,至少至今都沒見過這麼親切和大膽的刊物。
其後再翻到前面有個人說對OCAMP的感想,
再覺得這報比想像中更加有用
於是今晚花了兩小時把差不多全本看完
但心情很複雜....
雖然「有用」這個猜想是沒錯的
但也因為其大膽直白,
跟CCTV的新聞聯播成了鮮明的對比,
好幾篇文章讓我覺得黑暗;更有少數文章讓我覺得不爽...
話雖如此,它還是一本好東西,
讓我感到我有必要對大學生活的憧憬有所保留;
也像Terry說的,作為告誡自己「在三年後要出淤泥而不染」的契機...
最先讓我感受到壓力的,自然是「對唔住,我想…」那篇
我看到「舔一位異性的耳珠三下」也囧了
然後那段跑樓梯的靜默也讓我覺得難受. 沒想到竟然還有人能公開地這樣爆粗罵組員,
更沒有半個人能調和那個氣氛.
以前我對O Camp有誤解,以為只有一個,而那個是學院的O Camp (細O)
心想O Camp的內容大概會因學院而異吧
原來還有一個書院的O Camp (大O)
而出事的正正也是書院的O Camp
知道這個事實後我就覺得不必去大O了
本來我去O Camp的目的就是為了先在那兒認識同學,避免學開後被孤立 (尤其是我在同系中沒有本來認識的人)
看了這篇後我就清楚地決定不去大O了。
這個也沒什麼,倒不如說打消了我對O Camp的疑慮 (雖然細O的內容是否也會有這些我仍不知道)
但真正讓我感受到壓力的是「債務下的自問」這一篇。
我本來以為一開始的那個問題 - 「為什麼要讀大學?」只是設問
沒想到後面卻沒有回答
如此一來這篇文變成了有點警告性質,壓力也由此而來
其實他只是提出了個很簡單的問題 - 「你花3年時間 + 13萬港幣讀換來的大學文憑,是否真的值得?」
他也暗示了這個答案因人而異,
雖然我對自己有信心,但也不能不否認這篇文章有點醒的作用。
說實話我的狀況是危險的 - 因為社會學是一門算是冷門,且課程和出路都不怎麼明確的學系。
我確實是沒有很好的計劃下進來的,這點我早就知道,正是因為我計劃不了才選一科我覺得有興趣的學科來讀
但當「3年時間+13萬」和「平均要到33歲,收入也追得上同齡的中學畢業生」這兩個事實對我來說有點衝擊力。
雖說我家付得起這13萬,但到頭來我想我還是得還這13萬...
然後到差不多最後,有一篇看得讓人覺得有點嘔心的「紙決定未來」
雖然這篇的例子有點極端,但它道出了兩個事實
1. 以後身邊會有這麼讓人嘔心的人 (這個雖然知道,但老實說現在還沒有什麼實感,這篇提供了一點)
2. 這個人最後後悔了(吧?)
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的排版...
正當這一篇否認這種態度的時候,下一篇「回到現實」
寫下了全本刊物最黑暗的一頁
再老實說,我對政府的政策認識不多
所以為什麼那篇「回到現實」會出現這樣的慘況我也不清楚
但我一直認為只要人本身的素質好,
至少是不會失業的
但這篇卻寫了一個雖然沒失業卻很坎坷的人
幾乎每一句都很合理
但出來的結局卻是如此令人絕望
原因在哪裡呢?
我不能因為一本特刊就消沉
但也不能否認它帶來的衝擊力
我想我該利用它的告誡,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
無論如何,我不是孤身戰鬥
最好的兩位摯友都入了中大,我真的是非常幸運
如果三個都在同一個書院,我想我真的得主動去還神 / 感謝主..
有你們兩個在,我堅信這三年內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
至於不爽的有兩篇
1. 誰是中大黑社會?的那篇
第27頁的第一段 - 那些作弄行為卻這麼理所當然,毫無罪惡感,還美化為團結和有凝聚力,恕我不能接受。
那樣的玩笑怎麼說也太過份了。
看到那裡,本來我還是同意他們前面說的可能外界對他們有誤解,
看到那裡我覺得根本是他們自作自受。
2. 你從沒聽過的大學煙民的心聲
最令我火的反而是訪問者
「東︰食煙對我..........禁忌出現?」那段
首先,他說「問『點解要咁做』其實係無咩意思」,確實,這樣問他是沒什麼意思,
但從上文下理來看,他這麼說的意思是「不需要吸煙的理由」
而問為什麼的動機再明顯不過了
吸煙的代價連小學生都知道
經濟負擔、健康問題、人際關係
不需要吸煙的理由?上述三項對他而言完全沒所謂嗎?
在我看來這根本是在自欺欺人和逃避問題
然後更說吸煙是私人問題,這麼理所當然地無視身邊吸你二手煙的人的感受
後面受訪者更說「二手煙只不過是一陣煙味而已」更讓人憤怒
再怎麼說,我真沒想到大學生竟然還有這麼理所當然地吸煙的人
看來我確實得改變對大學的看法